海地:第1个独立的黑人国家,为何穷到要吃土?
一个黑人母亲带着年幼的孩子正在制作一种“特色美食”这看起来像饼干一样的东西是她家今天的口粮,它是土做的。
这里是加勒比海国家:海地,因为极端的贫困缺粮,部分穷人被逼到吃土的地步。顾不上里面的重金属、细菌、寄生虫对健康带来的威胁,为了不饿肚子,他们别无选择。
土饼干又干又硬,毫无口感可言,为了增加味道,通常会加点盐、蔬菜、少许奶油,市场售价3毛一个,自然没什么营养,长期食用会拉肚子、手脚肿胀。更惨的是,有些人甚至连土都吃不起。
海地人口1124万,95%是黑人,70%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下,每天收入不到2美元,90%的人是文盲。
该国与人口以拉丁裔为主的邻国多米尼加发展上却有着天壤之别,人均GDP还不到邻国的10%。
海地是加勒比海明珠,曾经是18世纪最富裕的殖民地,为法国创造过大量财富,早在1804年就获独立,作为第一个独立的黑人国家,为什么混到如此田地?
在欧洲人抵达之前,伊斯帕尼奥拉岛是一个拥有壮丽雨林和肥沃平原的岛屿。在哥伦布于1492年抵达之前,加勒比原住民在该岛上居住和耕种了数个世纪。
西班牙人、法国人发现了这个机遇之地。1697 年,西班牙和法国瓜分了伊斯帕尼奥拉岛,该岛的西部 1/3 成为海地,由法国统治,另一侧由西班牙统治,即今天的多米尼加共和国。
土著人口因战争、奴隶劳动和疾病而大量减少。由于当地居民大部分被杀,欧洲人把数十万从非洲绑架的黑人运到岛上从事奴隶劳动。
海地曾被称为安的列斯群岛的明珠,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殖民地。在1750年代,海地提供了法国国民生产总值的50%。出产的糖、咖啡、可可、烟草、棉花、靛蓝源源不断的运往法国,经过提炼加工销往欧洲各地,创造了难以想象的财富。
而今天海地却成为西半球最贫穷的国家。这片曾经丰饶多产的土地,怎么会变成半荒芜之地?
海地成为如此富饶的离不开残酷的奴隶制。
为了提高生产力,法国人允许少数奴隶通过出色卖力的工作获得自由,让他们做为代理人管理黑奴。
另一半批获得自由的奴隶是混血儿,他们是白人主人和奴隶妇女的孩子。
有一半的混血儿获得了自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中产阶级,可以接受教育、经营企业、拥有财产。他们还通过模仿法国人的宗教、语言、服饰、文化、教育和生活方式,以此摆脱奴隶标签。
也就是这两批人成为了海地独立后的精英。他们没收了种植园,依靠获得“自由”的奴隶的劳动过着封建的奢侈生活,利用其财富和权力来镇压群众。
1804年革命后,海地成为第一个黑人共和国,此时美国、英国仍然是奴隶制国家。
国际社会认为海地的自由奴隶国家模式是一个危险的先例,怕引起其它奴隶制国家的效仿,对海地商品进行抵制,使海地经济陷入混乱。
海地政府急于得到法国和欧洲人的承认。法国自然是拒绝承认,除非得到土地支付赔偿,最终,在1838年,海地总统博耶接受了 1.5 亿法郎的债务来支付这笔赔款。
这笔债务加利息困扰了海地经济80多年,直到 1922年才还清。背负巨债使海地无法建设道路、供水、污水处理和电力等基础设施。
法国人离开后,出现了权力和控制权的争夺,精英阶层成为主导力量。鉴于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和经营企业的经验,但是他们所知道的唯一模式是奴隶劳动。
让群众重返奴隶制是不可能的,但第一任总统让雅克德萨林试图对农民实行类似于中世纪农奴制的劳动制度,这个制度惨遭失败。
从前的奴隶为了避免再次被剥削,逃离了低地、种植园,跑到贫瘠的山上,有为自由艰难度日,直到土地再也无法耕种
1915年,300名美军陆战队登陆太子港,接管了税收和银行的控制权,并强迫通过新的《海地宪法》废除了外国人不得在海地拥有土地的规定,美国还可以决定谁会成为海地官员。
海地人生活中唯一逃脱了美国统治的是教育,精英阶层对法国文化的认同过于强烈,学校在语言和结构上仍然保持法国特色。
在占领期间,海地发生了两次重大叛乱,海地还跟随美国参加了二战,导致数千人丧命,在美国占领下,大多数海地人继续过着贫困的生活,而美国将权力由少数海地人重新掌握。
又由于二战时美国援助物资和款项大量涌入海地,导致海地黑市交易和贿赂活动增加。
自1804年以来,在所谓的自由200多年里,海地精英和官员一次又一次地为自己挪用大量财富,这种腐败是如此根深蒂固、如此具有说服力,以至于成为一种公认的社会习俗。
海地从早期殖民时代到现在的历史是不断抵抗、不断反叛的历史之一,200多年来,统治者使用恐怖、杀戮、殴打、非法逮捕和拘留、强制流放等手段来控制群众。
海地的贫困和苦难是人为造成的,根本原因是统治海地超过200年的政治和经济制度。这些压迫因素来自外部环境,尤其是法国和美国。然而,仅占海地人3%的精英是造成和延续这些压迫条件的主要因素
法语是该国的官方语言,所有国家事务均以法语进行,学校主要以法语授课,社会声望也与说法语的能力有关。只有不到5%的精英能流利地使用这门语言,大部分海地人以克里奥尔语为母语。
这种语言压迫的结果是城市的文盲率为80%,而农村地区的文盲率更高。当整个民族无法阅读时,他们就与文明进步隔绝了。
教育系统一团糟,大多数中学或大学教育都流向了精英阶层的孩子。只有30%的海地儿童能上学,而在这30%的儿童中,只有2%的人在五年级之后继续上学,因为5年级的法语考试大部分人都通不过。在农村学校,学生甚至没书本上课。
海地和多米尼加边界线
1923 年,海地60%以上的土地被茂密的森林覆盖,到2006年,只剩下不到 2%,海地看起来总是光秃秃的。
海地除了木材没有燃料,人们用木炭做饭,这需要大量木材才能为上千万人提供燃料。
在过去的 200 年里,人们一直在山上砍伐树木而不重新种植,在一个绝望的社会中,因为今天很饿,很少有人考虑明天。而动物很也很可能把树苗啃了,因为海地连草也所剩无几。
海地每年都有四五个月的倾盆大雨,棕色的河流从山坡上奔流而下,仅存的一点土壤流入加勒比海。
没了土壤怎么种粮食,只能靠进口和国际援助。进口的太贵,援助的又到不了老百姓嘴巴,穷人饿到只能吃土了。
海地没有基本的基础设施来维持经济发展。农村地区道路不通畅,将货物运往太子港市场既昂贵又危险,在雨季期间,许多地区无法到达。
水也是大问题,只有太子港和主要地区城镇的富人才有自来水。穷人无法获得饮用水,与水有关的死亡和疾病很严重,海地 80%的疾病都是水传播的。污水处理系统仅限于太子港的精英阶层。
由于水土流失和农业结构,成千上万的人涌入首都太子港寻找工作,但是工作机会很少,贫民窟越来越多,给本已不足的城市基础设施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今天的世界经济竞争如此激烈,海地无法参与,非但没有迎头赶上,反而越来越落后的无可救药,是种族劣势还是制度缺失?海地的现状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