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意大利少了霸王枪却变美了 小个攻击群看花眼_国际足球_新浪竞技风暴_新浪网

由:admin 发布于:2024-04-12 分类:人格魅力感悟 阅读:47 评论:0

  意大利对瑞士比赛第18分钟,转播镜头找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在罗马奥林匹克球场,曾经在这里留下过无数潇洒身影的“罗马王子”托蒂出现在了看台上,而在他的目光当中,蓝衣军团又用一场3-0拿下了小组赛的第二场胜利,就此锁定了小组出线的名额。

  对阵瑞士,曼奇尼基本沿用了对土耳其时的首发11人。

  但和小组赛首战长时间围攻对手的态势不同,瑞士的比赛策略显然没有土耳其那么保守,客场作战的他们有着更多的想法,这就让意大利在中前场有了更多的利用空间。

  三粒进球,全部来自于抢断之后的快速反击或就地进攻,充满了浓厚的意大利味道,想必包括托蒂在内的不少意大利名宿都想到了过去的辉煌时刻。

  只不过和那时相比,如今的意大利反击有了更漂亮的模样。

  作为南欧足球的代表之一,意大利足球的发展始终受到球员体格的限制。

  意大利这块土地,很少能够产出同时兼具对抗和速度的顶级球员,这就使得意大利足球只好将重心后移,球员专注于防守技巧和空间意识,教练则钻研防守体系和局部保护。

  但是,一味的死守是没有未来的,毕竟很难保证自己长时间不犯错,所以意大利能在球队历史上获得四座世界杯冠军和一座欧洲杯冠军,是在重心靠后、尽力防守的基础上,依然保有向前进攻的手段和能力。

  而这正是以托蒂为代表的意大利锋线的传统作用。

  托尼+托蒂、吉拉迪诺+皮耶罗、巴洛特利+卡萨诺、佩莱/扎扎+埃德尔,这些经典的意大利前锋组合,每个人都具备在对抗下稳定处理球的能力,尤其是前者更长于身体,可以在反击第一线稳住球权,从而为后者在二线大空间下施展技术优势铺平了道路。

解析-意大利少了霸王枪却变美了 小个攻击群看花眼_国际足球_新浪竞技风暴_新浪网

  2006年世界杯半决赛,正是吉拉迪诺带球长驱直入、吸引防守,为套边的皮耶罗创造了弑杀德国的空间:

  2016年欧洲杯小组赛,扎扎接到基耶利尼的手抛球回做,拿下二点的埃德尔突入禁区绝杀瑞典,帮助球队拿到了小组出线的关键三分:

  而对于巴洛特利这样不世出的天才选手,则可以直接独力打出这样神仙般的进球:

  然而随着意大利前辈的相继退役,后辈中却很难找到类似的前锋了。

  就像本届欧洲杯的意大利锋线,首发人选因西涅、因莫比莱、贝拉尔迪,替补席上坐着的小基耶萨、贝尔纳代斯基、贝洛蒂和小将拉斯帕多里都不是能独当一面的支点类型。

  这也就是曼奇尼如今摆出三前锋的原因,也是他在就任国家队主帅期间,一直期盼巴洛特利能够找回昔日状态的原因。

  然而巴洛特利已经泯然众人,意大利只能重新改变自己的思路,这也正是今天的意大利不仅顺利取胜,同时还在社交媒体上赢得赞誉和掌声的原因。

  面对瑞士孱弱的中后场能力,意大利的中前场球员通过积极跑动,不仅逼出了对手在传接球上的诸多失误,而且为自己创造了足够丰富的接球线路,能够频繁进入瑞士的中场线和后场线之间,进球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相较于大前锋通过对抗在局部争得优势和空间,小个子球员就要通过跑动和覆盖来弥补自己的对抗劣势,尤其是几名小个子球员聚在一起之后,就可以封锁更多的空间和球路,迫使对手做出失误率更高的选择。

  而在进攻当中,同样也要通过跑动来创造更多的接应点,以此来提前对手一步占据空间,再通过小个子之间的互相连线,形成局部层区域的传切配合和整体层面的长传转移的推进效果,直至攻入核心区域,转化为最后的进球。

  从托蒂到皮耶罗,从巴洛特利到佩莱,直至今天领衔意大利锋线的因西涅和因莫比莱,这个变化你可以认为源自于意大利前锋人才库的逐渐式微,也可以认为是现代足球小前锋风潮吹到了亚平年半岛。

  但不管足球怎么变,意大利足球的反击元素并不会因此而消失。没有了当年快速凌厉的一击致命,也有现在流畅细腻的漂亮推进,这依然是经典的意大利式反击,只不过也披上了现代足球的外衣而已。

  在托蒂曾经驰骋的罗马奥林匹克球场,意大利还要在四天后接受威尔士的挑战,而这里还要在7月4日举办一场1/4决赛。

  对于曼奇尼的这支意大利来说,最大的限制依然是三线上的人员实力,但是如果能像今天这样用紧缩队形来稳住后场,再用小个子们的传切和跑动来打出反击,这支意大利或许真的能给球迷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毕竟在2006和2012年,也没有多少人能想到他们能够闯进决赛。

  (牧子)

相关阅读

评论

精彩评论
二维码